2015年我所与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合作,联合开设“稀土功能材料化学”(二级学科代码0703Z2)硕士点教学。
稀土功能材料化学对发光材料、磁性材料、电极及封接材料等高新技术行业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根据高新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在特定高新技术领域研究及其利用的技术开发与实施等方面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以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该领域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其研究方向有:稀土发光材料分析与制备(白光LED荧光材料研究、真空紫外荧光粉与真空紫外量子剪裁材料研究、长余辉储能材料研究、光伏敏化材料研究)、稀土磁性材料物化性质与应用(稀土永磁材料及应用技术研究、稀土磁致冷材料研究、稀土磁光材料和磁泡材料研究)、稀土电极及稀土封接材料的分析与改性(稀土电极材料、稀土封接材料、稀土发热材料)。
培养方案:
实行导师负责制,计划每年培养硕士10名以上,与稀土功能材料的相关企业建立研究生工作站2~3个。全日制和在职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师资力量:
本学科所属的化学一级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32人,硕士生导师35人,教授45人,副教授32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已主持国家“973”项目3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项,以及国家级重要科研项目30余项,部分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稀土发光材料方向学科带头人王海波,研究员级高工,现任南京工业大学电光源材料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省“333”科技领军人才,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照明学会法人、副理事长、江苏省科协照明学会首席专家、半导体照明专委会主任,省照明电器协会副理事长,省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照明电器》杂志编委。研究方向为稀土发光材料化学合成与应用、白光LED封装和制造。近年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863”、国家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科技成果转化、省科技支撑、省国际合作项目等23项。公开相关专利14项,获授权10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培养研究生18人。
稀土磁性材料方向学科带头人徐茂忠,研究员,主要从事稀土微波磁性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性能应用研究。现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研究员,二十多年来,参与了20多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在其中负责10多种稀土微波磁性材料预研课题的研究、材料的研制及其批量生产,在多方面有所突破,有独特应用,有多项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应用于多种C、X、Ku波段移相器、环行器/隔离器等,在我国机载、舰载、测控雷达的研制和批量生产领域获得了大量应用,并发挥重要作用;撰写专业论文等10余篇。
稀土封接材料与稀土电极材料学科带头人李李泉,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型材料制备技术及其性能研究。现为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在学校重点学科发展经费支持下创建了氢化燃烧合成技术研究室。先后到大阪府立大学工学部、日本东北大学素材工学研究所、英国Warwick大学制造业管理中心、美国Connecticut州立大学海洋物理研究所担任访问学者。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江苏省科技厅高技术研究计划重大项目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8年以来发表相关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40余篇被SCI或EI收录。培养研究生32名,其中博士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