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正文

你家的灯,可能正在影响你的睡眠和情绪!国家新标准重磅出击

阅读次数: 添加时间:2025/10/31  作者:  更新时间:2025-10-31

你家的灯,可能正在影响你的睡眠和情绪!国家新标准重磅出击

来源:中国之光网

近日,一项关乎每个人每日光照体验的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取得关键进展——《综合照明非视觉效应》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正在起草中。这是我国在"人本照明"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标志着照明行业从"满足视觉需求"向"促进身心健康"的战略转型。该文件系统整合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为行业提供了权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规范,旨在引导照明设计和应用更加关注光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的非视觉效应。


重新认识"光"的价值:

从视觉照明到综合照明


传统照明主要关注的是"看得见、看得清",而综合照明则开创性地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保障视觉功能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光线对人体非视觉效应的影响,旨在通过科学的光环境设计,促进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这意味着,办公室的灯光可能影响你午后的专注度,家中的卧室光线直接关联你的睡眠质量,教室的光环境或许与学生的学习状态密切相关。照明不再仅仅是灯具的选择和布置,而是成为影响人们睡眠质量、工作效率、情绪状态甚至长期健康的重要因素。


为什么光线会影响我们的睡眠和情绪?科学界的重要发现——光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s)揭示了其中的奥秘。这些特殊的视网膜细胞不参与成像视觉,却像人体的"光传感器",直接向大脑生物钟发送信号,调控褪黑素分泌,进而影响:


昼夜节律同步

警觉性水平

睡眠-觉醒周期

情绪状态波动


这一发现让照明设计从单纯的技术问题,升级为关乎全民健康福祉的系统工程。


基于大量严谨的科学研究,文件首次对照明的非视觉效应进行了证据等级划分:


充分证实的效应:

同步并支持人体昼夜节律系统

对情绪状态和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包括短期和长期)


中度证据支持:

改善睡眠质量、入睡情况和次日表现

提升夜间工作时的警觉性

对部分痴呆症患者具有改善作用


证据尚需完善:

白天警觉性与认知功能提升

学业成绩与注意力改善效果


这种分级体系为照明设计和产品开发提供了清晰的科学导向。


从理论到实践:

科学用光的四大黄金法则


文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照明设计指导原则:


1.尊重自然节律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仅是古训,更是科学。设计应模拟自然光的变化规律


2.注重个体差异


不同人群对光的需求各异:

儿童:晶状体透光率更高,对短波光更敏感

老年人:因晶状体变黄,需要不同的光照曝露

夜班人群:需要特殊的照明方案平衡工作警觉与后续睡眠


3.夜间光照控制


特别是夜间短波长蓝光的过度暴露,会抑制褪黑素分泌,扰乱睡眠。文件强调需要控制光照时间、强度和光谱组成。


4.智能化系统控制


结合智能照明系统,根据使用场景、时间和使用者特征,实现动态调光调色,创造个性化的健康光环境。


应用前景广阔:

“健康之光”将照亮多个重要领域


这一国家标准的实施,将在多个场景产生深远影响:


教育领域:科学设计的教室照明有望提升学生学习舒适度


医疗康养:为失眠、抑郁、痴呆患者提供非药物干预手段


办公环境:通过节律照明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和幸福感


家居生活:帮助每个家庭营造促进健康的照明环境


标准引领产业升级:

光健康时代来临


《综合照明非视觉效应》不仅是技术文件,更是“光与健康”理念的普及起点。随着更多研究和应用的推进,我们有望在教室、办公室、医院、家庭中,体验到更科学、更健康、更智能的光环境。


标准是科学照明的基石,也是照亮健康生活的保障。随着更多研究和应用的推进,我们正迎来一个光有所值、光有所益的新时代。







版权所有:南京工业大学电光源材料研究所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金川门外5号


总共访问: 今日访问: 昨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