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正文

打造健康高效的工作环境!解读《工作场所照明第1部分:室内》新标准

阅读次数: 添加时间:2025/11/21  作者:  更新时间:2025-11-21

打造健康高效的工作环境!解读《工作场所照明第1部分:室内》新标准

来源:中国之光网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下午三点,眼皮沉重,注意力涣散,只想靠一杯咖啡“续命”。以前我们总怪空调太冷、椅子太硬,但最新研究表明,元凶可能是一直被我们忽视的——办公室灯光。一整套科学、人性化的办公室光照新标准即将落地,它要改变的,远不止是亮度


在现代工作环境中,科学合理的照明设计已不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的视觉需求,更是提升员工工作效率、保障职业安全健康、营造舒适工作氛围的关键要素。近日,备受业界关注的《工作场所照明第1部分:室内》新标准正式启动意见征集程序,为各类室内工作场所的照明设计提供了系统化、科学化的指导规范。


新标准三大核心变化,重新定义办公光环境


与2010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在技术内容和结构上进行了多项优化,主要包括:


1、扩大范围:新增了对综合照明的建议,引入了平均柱面照度、墙面平均照度、天花板平均照度等新指标,并特别关注节律照明和动态照明的影响。


2、增加附录:新增了四个附录,涵盖眩光计算方法、光照对视觉和非视觉的影响、特定场景照明设计示例以及调试建议,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更详细的指导。


3、指标更细致:新标准从视觉表现、视觉舒适度和安全性三个基本需求出发,提出了以下关键指标:


亮度分布:合理控制亮度分布,避免过高的亮度对比和频繁的亮度变化,减少视觉疲劳。

照度与均匀度:根据任务需求设定照度等级,并确保照度均匀性,任务区域的照度均匀度不得低于规定值。

眩光控制:通过限制灯具亮度和采用统一眩光评分方法,减少不适眩光和反射眩光。

显色性与色温:光源的显色指数和色温需满足任务需求,确保颜色还原真实。

动态照明:引入可调光系统,适应不同场景和个人偏好,提升环境舒适度。

二、特定场景“对症下药”


新标准针对不同工作场景提出了具体照明要求,


三、不止舒适:自然光+节能


新标准强调充分利用自然光,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控制系统,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实现节能目标。


四、这场“光之变革”,与你息息相关


提升工作效率:科学的照明设计能减少视觉疲劳,提高专注力和生产力。

保障健康与安全:合理的亮度和眩光控制可降低事故风险,动态照明还能调节人体节律,改善睡眠质量。

节能环保:通过优化照明系统和维护计划,降低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能看清”到“看得舒服、效率高、更健康”,这版照明新标准的变化,背后是对职场人工作体验的重视。未来,当你在办公室里不再被灯光困扰,能更专注地工作、更轻松地沟通时,或许会想起:这一切,都始于一次标准的升级。


同时,本标准为各类室内工作场所的照明设计提供了权威依据。无论是企业、学校还是医疗机构,均可通过遵循新标准,打造更舒适、高效、安全的照明环境。


《工作场所照明第1部分:室内》(20252952-T-607)新标准现面向全社会征相关设计制造、检测评价、应用集成等领域具备技术积累与实践经验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校及应用单位参与。







版权所有:南京工业大学电光源材料研究所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金川门外5号


总共访问: 今日访问: 昨日访问: